火一样的激情同样在家住新田县龙泉镇北口门、县水利局退休干部60岁的刘宗友心头涌动。近些天来,他顶着烈日,为把精心挑选出来以“团圆石”、“汉字石”为代表的奇石献给祖国宝岛台湾,衷心祝愿祖国统一而四处奔忙。
石 缘
1969年,一纸调令把正在县财贸办工作的刘宗友调到本县知市坪乡。由于会写能算,乡里学大寨修水渠,他被任命为工程负责人,他想法子借来水利方面的书藉,夜以继日忙着设计、绘图、测量,土法上马,终于仅用1.8万就完成了造价10多万元的引灌工程,工程验收合格,他也调入县水利局工作。从此,他一直奔波在大小水利建设工地上。长年与山水打交道,刘宗友经常发现工地上不时“出土”一方方造型奇特,寓意丰富,鬼斧神工般的奇石,扔了觉得可惜。于是,他把这些石头挑拣出来,用水一冲,石的灵性、诡异越发显现,让人爱不释手。从此,工作之余,刘宗友多留了一份心,看到好的石头,尽收囊中。
随着奇石日渐增多,刘宗友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收集,业余时间认真翻看了近百本奇石收藏的专业书籍,慢慢入了门。
“收藏奇石一是要有好石,二是要配好座,三是得取个贴切的好名字,四是要写出好的赏石文章。”为了提升对奇石的鉴赏能力,他每天坚持阅读书画、地理、诗歌等各方面书籍。对收集的奇石,他坚持不打磨,不作装饰加工,保持其原有风貌,只根据石头不同特点,配上石头或木雕、根雕基座。为给它们取上一个个名符其实的名字。他常常端坐石丛中翻来覆去观赏到天亮,写下了490篇赏石文章。
石 痴
“看他找石头那个劲头,都成痴了。”说起刘宗友这一爱好,老伴又气又心痛。
2002年国庆长假,刘宗友又犯了痴,一大早带着自制的工具、干粮,骑自行车出了门,山上山下奔波一天时间眼看过去,却没有丝毫收获,就在他灰心之际,眼前出现一处工地,散乱的石头摊了一地。刘宗友喜不自禁,蹲在泥地里寻找起来,还真在棱角突兀的乱石间找出一块拇指大的海螺化石,“《湖南地质辞典》记载,新田一带3.8亿年前是海洋,既然有海螺化石,那意味着这里一定有‘宝’!随着施工的深入,‘宝贝’一定会现身!”于是,他赶紧买来两包好烟,一支支发给正在施工的工友们,坐在泥地里和大家拉家常,和他们交上了朋友。此后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他都要到工地上看看。不久,铲车向深处挖开5米,果然开始出“宝”,他紧紧盯着这处工地5年时间,有时租车,有时一个人抱着石头乐颠颠往回跑,取回了80多块,重达一吨的奇石。
2005年仲秋,他在金陵水库渠道里发现一块扇形石块半埋在齐腰深急水冲击成的泥沙堆中,仔细观看,上布满有序的行书汉字,刘宗友立即跳到水中,拼尽全力拔出石头。一次从乡下走亲戚回家路上,刘宗友发现路旁竟有一形似海龟的石头,高兴中,他把亲戚送他的土特产扔在路旁,背着这块98斤的奇石走了十多里地。
30年间,他先后骑烂了8辆自行车,用坏了37把铁钎等工具。收藏件奇石1000多块。
石 情
“好酒要请众人尝”。为让更多人感受到奇石文化的独特魅力,以石传情,是刘宗友在收藏奇石过程中产生的想法。
每逢双休日,他都要备好茶水,把自己藏石的“奇石屋”免费向大众开放,自己既当服务员又做讲解员,一天下来,口干舌燥。每年国庆、建党节等节庆日,他像蚂蚁搬家似地把自己的藏品搬到人流集中的大街上布展,无偿供过往行人参观。对奇石收藏爱好者,他更舍得忍痛割爱,把自己的藏品拱手相送。前年,他领着一位刚入门的奇石爱好者上山“寻宝”,好不容易收藏到一尊形、神似羊的奇石,看对方喜爱致极,当下慷慨赠送。他还先后把珍藏多年的30多尊奇石无偿赠送给中小学校用作课堂实物标本。
“台湾是我向往的祖国宝岛,岛上水秀石奇,多年来我一直想为宝岛回家做点什么,近年这种想法愈加强烈。我要精心挑选自己的镇室之宝,送给宝岛亲人。”随着2008年的脚步日益临近,刘宗友产生了挑选奇石献给宝岛台湾亲人的想法。
“这是25年前我收藏的‘团圆石’,石的整体呈圆形,黄色和分布其中的横纹象征着祖国的黄土地和奔腾的河流。左上方有一条蚕蛹,多像祖国的宝岛台湾啊!这寓意宝岛台湾与祖国母亲心连心,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这尊刘宗友花了二年多时间,才找到原汁原味形似千年神龟根雕座的镇室之宝,有人曾开出了5万元,刘宗友也没有动心,而这次,他义无反顾地决定把它献给宝岛的亲人。
“汉字石”通体墨黑发亮,晶莹白质的行书汉字无不尽显汉唐大家风范,刘宗友认为,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把这尊珍藏多年的奇石献给宝岛亲人有特别的意义。
为表达自己的心意,刘宗友精心挑选了28尊富含寓意的“宝贝”,要献给宝岛亲人,衷心祝愿在2008年,在奥运旗帜的召唤下,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刘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