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滚石留在民间的“红舌头”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于萍 编辑:王雨松 2010-09-21 19:40:32
—分享—

  “软绵绵的,像个女人!”1970年的一天,米克•贾格尔把一沓唱片封套设计草稿扔在了地上。那是由“滚石乐队”当时所属的厂牌“Decca 唱片公司”设计,从乐队1963年出道他们就绑在一起,经历了闪烁着光芒的岁月。他们正在闹“分手”,在一起的时间也太长了,足以让最美好的回忆变得黯淡无光,米克•贾格尔感到厌烦,尤其看不上那千篇一律、缺乏力量的封套设计,走出房间时,他兴许还在那沓草稿上踩了一脚。同一天晚上,一个与米克•贾格尔截然不同的人物,正皱紧眉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里溜达。他叫约翰•帕斯彻,24岁,他有理由透露自负的神情,因为这家学院是当时英国唯一招收本科生的艺术学校,每年在上千名申请人中只录取16个,可他也非常局促不安,已经在这儿念了9年书,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钱. 
  就在那一年,这两个不相干的人相遇了。是在当年的毕业生作品展上,米克•贾格尔解除了与“Decca 唱片公司”的合约,“滚石乐队”自己成立了厂牌,他怀着野心打算大干一场,首要的是为乐队寻找一个生机勃勃、新鲜的品牌标识。也许还有点赌气,只要不同往日,怎么都行,他可没想着创造摇滚乐的历史,或者改变一个年轻人的命运,然后停在了约翰•帕斯彻的作品面前,带点儿随意地挑中了他。24岁的年轻人第一次见到米克•贾格尔时紧张得要命,他后来都忘了当时说了些什么,只记得摇滚明星的那张嘴,比想象中还要巨大,舌头像蛇一样不时探出头来吐信子。 
  约翰•帕斯彻花了一整个星期描画那张嘴,他说“这是集反传统、反体制、性、摇滚坏小子寓意于一身的最佳形象”。“滚石乐队”爱上了这个点子,他们从草稿中挑选了一幅,正是后来我们见到的样子,只是当时还仅仅是黑白阴影画,没有被涂上血淋淋的红色。它迅速出现在“滚石乐队”1971年专辑《黏手指》的内层封套里,有点赶乱的是,这张专辑的外层封套由安迪•沃霍设计,他弄了两个穿牛仔裤的人形,装了个真实的拉链,拉开后可见内裤(这个拉链设计后来被抱怨会损坏唱片),好多人误以为那张大嘴也出自沃霍之手。约翰•帕斯彻在1970年和1971年前后收到稿费共250英镑。问他这笔钱怎么花的,他说:“记不得了,我当时那么穷,肯定是找了点什么乐子。” 

    9月2号,大嘴设计的手稿在“Mastro在线拍卖行”以9万2500美元的价钱拍出,买家是伦敦“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V&A),他们战胜了一家美国的竞拍方,志在必得。在接受采访时,V&A戏剧与表演相关藏品总监维多利亚•布罗克斯(Victoria Broackes)告诉我:“设计师约翰•帕斯彻所在的敦皇家艺术学院与V&A博物馆毗邻,起草手稿期间他还到博物馆来寻找灵感,大嘴标志正是在我们所在的区域——南肯星顿诞生的。因此它不仅是摇滚乐历史上第一个被当作乐队标识的标志,是音乐界最具辩识性的标志,也与伦敦,与V&A博物馆有着最紧密的联系。” 约翰•帕斯彻附和了这一说法,不过他纠正说:“在博物馆找到什么灵感也说不上,上学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到V&A去转转,然后在那里吃中饭。” 其实在拍卖第2天,我就很轻易地联系上了约翰•帕斯彻,也就是说,他一点都不桀骜。大嘴标志之后,他的职业生涯的确打开了一扇门,当时他刚在一家广告公司找了份工作,“重复劳动,极不愉快”,他更喜欢与音乐有关的设计,同时期与“滚石乐队”签了约,设计了乐队1971年,1972年和1973年巡回演唱会的海报,1974年专辑《鬼头汤》的唱片封套也由他操刀。合约到期后,也零星为保罗•麦卡特尼,The Who乐队, The Stranglers 乐队和 Dr Feelgood乐队做过设计,为此坐上了蝶蛹唱片公司(Chrysalis)和伦敦南岸艺术中心创意总监位置,设计由色彩饱满的波普画逐渐转为更圆滑和经世致用的摄影风格。2005年他辞职在家,目前是个自由设计师,“我钟爱海报和我的艺术家客户——他们有的是小型舞蹈团,有的是不知名管弦乐队”。也许缺乏对公共知名度的迷恋与追求,约翰•帕斯彻并不是个进入通俗世界的人物,即使他最有名的作品——那幅大嘴,也经常被讹传的安迪•沃霍的名声所遮掩。“起初我感觉不公平,他们搞错人了,可又觉得很荣耀,像一种赞美。”他从来没有见过沃霍,一度非常渴望见到,他也是沃霍众多仰慕者中的一个。 
  谁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大嘴脱离了唱片封套,变得满世界都是。最枝繁叶茂的地方是“滚石乐队”主页,必须点开大嘴进入内容页,可以看到乐队现存的四名成员由四个大嘴表示,可能寓指他们性格迥异,大嘴颜色也不同,比如吉他手凯西•理查兹的就比米克•贾格尔的更矍铄、更冷酷。之后可以点击大嘴买票、查看影象信息、购买标签是大嘴的葡萄酒、下载大嘴手机屏保……除官网外,大嘴还出现在川久保铃、Dior Homme前设计师海迪•史利曼(Hedi Slimane)等等设计师作品中,出现在手袋、马桶盖、纸巾盒、手机套子,以及成千上万的T-恤衫上。它们有的交了使用费,大部分没有。摇滚乐历史上出现过太多被奉为经典的标识设计,“地下丝绒”的黄色香蕉,“性手枪”的“上帝拯救女王”,平克•佛罗伊德的飞猪……唯有大嘴标志走出一次性消费的唱片封套,成为第一个具有反复销售功能的乐队标志。当然它也是市场化最成功的一个。约翰•帕斯彻并未料到这样的局面,他在1980年代以前与“滚石乐队”一齐分成大嘴标志的使用费,之后将版权卖给了乐队的市场推广公司Musidor BV。问到是否会觉得有点不平衡,他说:“任何一个艺术家都觉得自己的设计很棒,当然也希望他人叫好。我想大嘴标志的流行是出于人们对权威的崇拜,或者触发了一种志同道合的反叛情绪。又因为是卡通造型,它不易过时,经久不衰。”
  摇滚乐与时尚的关系真有点像恋人,起初此消彼长,后来粘在一起,最后就厌倦了。如果真的以为摇滚乐诞生于1947年,那这个年份克里斯汀•迪奥的“NEW LOOK”也首次面世,只不过后者不被接受,走地下路线,前者却走在风尚的前沿——每一个好莱坞明星和赶时髦的年轻人都是詹姆斯•迪安的模样,手里再拎一个穿着衬裙和布胸罩的姑娘。这阵风潮为迪奥和伊夫•圣•洛朗提供了机会——他们在1960年代破晓而出,那时的年轻人既要延续前辈,又不想雷同。之后很长时间,摇滚明星等同于现在的时装模特,他们还分了流派:诗人和梦想家(皇后乐队,珍妮丝•裘普琳);超级偶像(猫王,甲壳虫乐队);珠光宝气(米克•贾格尔,U2,埃尔顿•约翰);叛乱者(凯西•理查兹,佩蒂•史密斯);高级时尚(提纳•特娜,麦当娜)……可是见了太多的天鹅绒紧腿裤、饥饿造型、虚无主义黑色塑胶外套、俗丽弹性绸外衣、过分繁覆的流苏与铁链,时尚有点消受不了,也许还代表反叛和酷,可因为太容易获得而变得稀薄,所谓摇滚精神像被兑了太多水的葡萄酒。这几年的时尚,只把摇滚范儿当成偶尔为之的点缀,大众更青睐圆滑和简洁,耻于穿得象个地下歌手。 
  

  即使经历了这样流变,“滚石乐队”却从来没有与时尚疏远过,当然跟他们命长有关,留下嬉皮宝石套装的猫王和长刘海头的甲壳虫都已做古,“滚石乐队”还在巡演,不过米克•贾格尔中断了2005年的一场跑去看海迪•史利曼为Dior Homme做的时装秀,有点讽刺的是,T台上的衣服好象从30年前的“滚石乐队”成员身上扒下来似的,米克•贾格尔傲然坐在第一排,仿佛诞生100年的不是迪奥,而是他。吉他手凯西•理查兹则出现在今年的LV广告中,照片中他怀抱吉他坐在酒店房间里,台灯上覆盖着骷髅图案的黑色丝巾,桌上摆放着头骨装饰,左下角写:“有些旅程难以言喻。纽约。清晨3 点。蓝调C。”
  最开始他们也跟“甲壳虫”差不多,喜欢穿配套的衣服,1970年,大嘴标志诞生的那年,米克•贾格尔突然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于萍

编辑:王雨松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