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家大院印象之(一)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梁湘茂 编辑:王雨松 2010-09-21 19:39:58
—分享—

  公元405年秋,一个落叶纷飞的黄昏,年仅40岁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去彭泽县令,回归田园,过着躬耕自资、闲适自然的生活……陶公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
  神游万仞,思接千载。其实,诗人陶渊明的足迹并未真正到过南蛮楚地,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所追求的精神家园或许正是这里——湘南新田枧头镇龙家大院。或许,龙家大院里的一幅对联“居同靖节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风”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吧!
  1600多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走进了东汉零陵太守后裔居住地的龙家大院,真切体会这个世外桃源的风土人情。龙家大院处于群山环抱之中,莽苍石山之下,那么清幽,那么宁静,千百年来呈现出一种朴实、真诚、毫不张扬和做作的古代文明美感。


 

  

  似乎是久等外出的游子,龙家大院空寂、曲折的南国小巷藏满了绵长的思绪。经历了世事沉浮,经历了沧桑巨变,青砖石铺砌的巷道依然如昔。遥望天际,被高大的院墙所切割的天空蔚蓝而深邃,忽然想起小时候曾多次倚门远望,幻想外面的世界。现在,回家了,却只能在院墙上的字迹里去寻找已逝的童真。(刘显圆 摄)  


 
  院墙上“地远嚣尘”四个大字仍然清晰,它告诉远方的客人这里永远是那么偏陬,那么安宁,远离红尘紫陌,远离物欲横流……(梁湘茂 摄)


 
  家家户户的窗棂都在诉说着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每一处雕刻都渗透着安居乐业的生活理想。
                                    (刘显圆 摄)


   
  在阒寂的暗夜,在窗口置放一盏灯。点点昏黄的灯火既照亮自家,也方便了路人。
                             (梁湘茂 摄)  


 
  二十多年前的刻碑铭记,“远引泉水,感谢党恩”昭示着一直以来的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刘显圆 摄)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梁湘茂

编辑:王雨松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