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爱风雨无助——科技助残闪耀人文关怀(之一)

来源:人民网 作者:未知 编辑:王雨松 2010-09-21 19:39:56
—分享—

  在残奥会这个大舞台上,通过眼神,通过微笑,通过肢体动作,通过微小的细节,一个个普通人用行动诠释着“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赛场内外,随处可以感受到人们对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建美好世界的憧憬和渴望。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残奥会向世人展开了一幅残疾人与健全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携手建设美好世界的美丽图卷。规模空前的北京残奥会,更是将“科技助残”的理念深入人心。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

       

 

 

 

  残奥会场馆

     

              残奥会场馆中的无障碍设施:人性化设计的杰作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无障碍服务为残疾观众考虑得非常周到。残疾人观众在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之后,一进入场馆就有赛场志愿者引导进入无障碍通道,到达无障碍观赛平台上。记者注意到,观众看台横向走廊的护栏设置上很有特点,护栏每隔一段便会有一个向外的突起,大小刚好可以容纳轮椅,据介绍,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残疾人观众在通过走廊时与其他人相互避让,不至于造成拥堵。 

      

                  盲人门球噪音警示仪设计参与者:科技奥运看我的

 

  盲人门球比赛环境需要安静的环境,以使运动员能听到球运动的声音,顺利完成比赛。观众观赛时只有在进球后的短暂间歇才可以为运动员鼓掌加油。为了保证比赛现场的安静环境,竞赛场馆主任提出了噪音警示系统的设想,于是郭庆和他的同学们就开始设计和制作环境噪音警示仪了。“赛场的效果很好,现在都还运行很稳定,没出现过任何问题。” 

  残奥会场馆

      

   

       中国残疾人训练基地:世界上最大的残疾人专用训练基地

 

  残奥会上,那些专门为残疾运动员设计建造的场馆设施引人注目。坐落在北京顺义的中国残疾人体育综合训练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残疾运动员训练基地。据介绍,该基地落成于2007年6月,是一座集训练、食宿、科研、康复为一体,全部按照残奥会项目设置及残疾人特殊建筑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建设的综合性场馆。在这里,整个基地在同一水平面,没有任何台阶,这使得乘坐轮椅的运动员可以在这里畅通无阻。

       

             门票印盲文体现人文关怀:残奥历史上第一次

  残奥会门票上,也首次设置了盲文标识。其中,开闭幕式门票、盲人门球、盲人柔道等纪念门票上设置了盲文。据了解,与奥运会门票相同,残奥会门票运用了大量高科技手段,包括芯片、光变油墨、凹印缩微文字和全息安全线等。持票人入场时,工作人员凭借专业的检验设备可迅速有效地鉴别门票的真伪。公众也可通过简单的直观方式辨别真伪。 

来源:人民网

作者:未知

编辑:王雨松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