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亭亭最是公孙树 挺立乾坤亿万年——漫话新田古银杏群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郭 飚 编辑:王雨松 2010-09-21 19:40:49
—分享—

  

   银杏树亦称白果树、公孙树,意为生长缓慢,爷爷栽树孙子才能收获果实。银杏的树叶状如鸭脚,故又有鸭脚树之称,属新生代第四纪冰河时期孑遗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树木种类,也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树种,被誉为“国树”。远在人类诞生前,就已生存在地球上,并曾是北半球浩瀚森林中的主角,正如当时生活在陆地的恐龙一样普遍,它是研究冰川地质、古地理、古气候以及植被深化和区系的珍贵材料。人们把它称为“世界植物第一活化石”。

   根据专家研究,银杏具有与诸多树木不同的特性:生命力非常旺盛。银杏因其生长速度缓慢,寿命长得令人吃惊,不管是数百岁还是上千年的古树,都能正常开花结果。此外,在一些高龄银杏的树干和基部常能看到新芽萌生,称为隐芽,它也是使银杏保持长盛不衰的一个因素。同时,它还具有异形叶性的特征,一般树木的叶片形状几乎一样,银杏却不同,它的叶片长在长枝上,一般叶片中间缺裂较深,而短枝上的叶片中间缺裂较浅。据观察,银杏树长枝上的叶片自下而上渐次为如意形、截形、扇形和三角形,这是银杏本身的一种返祖现象。民间对银杏有“挂乳吊阳”的说法,意为 “一千年挂乳,三千年吊阳”,只有一千年以上树龄的树才能生有下垂的乳房状枝,三千年以上树龄的树方可长出象阳具样的树枝,这是在其它树种上所少见的现象,它们大多呈圆锥状,先端钝圆,垂直向地生长,有单生、并生、多处发生,长短不一,最长的可达2米以上,犹以古老大树较多。另外,银杏的药用价值非常高。明代李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因嫌“鸭脚”名字不雅,才根据其种子形状似杏,成熟的外表披有白色粉末的特点,改呼银杏。《本草纲目》记载: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咳,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除痰,消毒杀虫,嚼浆涂鼻手足,去疥疮黑干、黑兽、皴皱及疥癣、阴虱;银杏种仁除含蛋白质、脂肪、淀粉、可溶性糖等营养成份外,还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素等,并含有银杏醇、银杏酚等成份,其营养丰富、品味甘美、保健强身、医食俱佳;银杏叶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良药。它的果实温润甜美可口,便于储存。每当夏秋季节,雌树上就结满了果实,起初为青绿色,成熟时橙黄如杏表面有白粉,外面包裹着厚厚的一层肉质外种皮,这层“肉”不能吃,需除掉表皮,取出当中白色椭圆形硬果核,这个骨质的硬果核叫中种皮,俗称白果。敲开中种皮,里面还附有一层红褐色的膜质内种皮,把它褪掉,才能得到一粒晶莹玉润的黄绿色种仁,俗称白果肉,再去掉心芽,这才是可食部分。银杏还被美称为“植物空调”,冬暖夏凉。寒冬腊月,诸树手感冰凉,唯独银杏手感温暖。盛夏酷暑,遮荫特佳。据测定,在直射阳光下,气温40.2℃时,银杏树下气温35.3℃,温差达4.9℃;而垂柳树下温差仅为2.3℃,银杏调节气温的能力为垂柳的2倍,其调节气温能力之强,令人惊叹!最值得称赞的是,银杏的观赏性极强。因为它长寿、典雅、圣洁、被称作“东方的圣者”、“金色化石树“。作为文化使者,银杏先后传至日本、欧洲、美洲,与雪松、南洋松、金钱松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银杏不论孤植、列植或丛植,均极相宜,树干乔挺,冠盖浓郁。其叶片是天然的书签,更具有防蛀功能。它形美、色美、品高、意更高,尤其银杏之长寿更被人们以它为尊、为荣、为美、为品。银杏是地球上最顽强的生命,竟可抵御核武器打击。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后,爆炸中心区域除一棵被炸后只剩一截和麦杆般的银杏树蔸外,所有其它生物均荡然无存。然而,就在1947年春天这颗遭受原子弹厄运的银杏又吐绿发芽,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


  新田的古银杏群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北部金陵镇的山区内和南部石羊镇的古村落旁,树龄高的上千年,低的也有几百年,尽管经历了千百年风雨沧桑,依然挺拔伟岸,风采依旧,默默无闻地扎根在沃土中为人们奉献自己的一切,却从不向世人索取。如果按树龄来算,当属千马坪村的“最大”  。该村是金陵镇北面最边远的山村,汉瑶杂居,人口不足千人,依山而建的舂墙房错落有致,被称为“千年银杏王”的古树就生长在该村的后山中,树龄有3000多年,树高30余米,树径2.8米,树围11.9米,需7人才能合抱,冠幅600多平方米,主干树心已空,缺口2.3米,里面可容一张四方桌,供8人入内落坐。虽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且年年挂果,一般年份产果2000多斤,丰年可达5000多斤。银杏树龄越大产量愈高,千年以上产量在万斤以上亦不稀奇。因其神态独特,树干从6米以上一分为二,再二分为九,大家都叫它“九子团圆树”,还有人说叫它 “情侣树”更贴切。树旁约百米处曾有一古刹,名叫高峰庵,庵院正殿宏伟,高约10米,分两层,大门右侧梁柱上悬挂 着一口约1米高,重300来斤的大铁钟,以槌击之,音色宏亮,声传数里,回荡山谷。里面住着一位俗名高峰、法名慧灵的和尚,他潜心佛事,普渡苍生,为人心地善良,故前往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但凡有香客来敬香,若有心闷气喘、咳嗽的,和尚都会拿上一些煮熟的白果奉上,食之症状即会消失。和尚自己也经常啖食白果,因此,精神十分矍铄,身体硬朗,一直活到120岁才坐化圆寂。只是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破四旧“运动,古刹惨遭浩劫,被夷为平地。幸好古树避免于难。


  千马坪的银杏之大,在当今世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但它仅此一棵。若按数量多少来讲,则数桥头村的银杏“最多” 。放眼桥头村,你惊羡的不是现代化的房屋建设和硬化的乡村道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屹立在村口的5棵古银杏,大的树龄约800多年,小的也在百年以上。她们象站立在村头的美少女,默默无闻地迎来送往各地的乡亲。酷暑季节,村里的大伯叔婶会在树下为往来行人备下一杯凉茶解渴消暑;夏末秋初,当温暖的秋日洒在树上伴随阵阵和风,片片树叶像一张张金黄信笺飘洒飞落,大地顿时溶入了深秋的世界。据村里的老人讲,桥头村的银杏远不止这些,而是一片大的林子,只是因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大炼钢铁”时被伐去一大片,剩下的这几棵还是村里的几位老人冒着挨批斗的风险据理力争而保护下来的。如果没有他们当初的执着,我们的视野中将又会失去一道美丽的风景。况且桥头村因有太多的银杏,也饱胀了那些无稚童儿的口,让他们为村里的银杏而骄。每当村里组织人员收获银杏,大人和小孩都会聚集树下,共同享受丰收成果。


  从桥头村向北上行约2公里,便到了天地山村,这里银杏堪称“最美”  。它们都生长在半山腰,你要想欣赏它们还得沿陡峭的盘山公路上行3公里。这也是考验你平常身体状况的最佳时机,能到达银杏树下面不改色气不喘者则是勇健之人。此前有4户人家定居于此,谓称上杨家自然村。前些年因国家实施移民扶贫优惠政策,所有人家都搬到山下集中处定居了,留下几座空坯房。人虽离去,但4棵古树依然健在,且枝繁叶茂,丰姿绰约。它们大约都栽种于同年代,几乎都在1000多年以上,树高大约都在20—25米,树径约在2.25—2.5米,冠幅约300—320平方米之间,每棵树需4人以上合抱。为什么说它们最美呢?因为大树都生长在独立的环境中,非共生,丛生、孽生。村头的树一枝独秀,采纳天地灵气,枝叶招展妩媚、树冠圆润饱满;村右之树挺拔端庄,枝叶向西尽显迎客之美态;村中两树美称“夫妻树”,一雌一雄,相依相偎,共生共荣,形态优雅,雄树阳刚之气尽显,雌木阴柔之风微现,大自然神奇之处可见一斑。尽管年初那场百年难遇的冰冻雪灾把大地山川的草木摧残得遍体鳞伤,折枝秃顶,唯独这4棵古树躲过此劫,风采依旧。来此观赏者无不称奇。


   无独有偶,石羊镇的石古寨村也有一群古银杏,它们生长排列得“最密” 。相传:石古寨亦称石鼓寨。 因村后的龙脉山上有巨石象石鼓,旧时为躲兵灾或匪患,在山上建有石砌的堡垒,遇紧急情况村民用竹杠击石鼓示警,而得名。村公祠后的银杏树,据考证乃明代所植,因种植年代久远,且石羊镇地下水丰富,气候适宜,该树长势最高时达30多米,冠幅200多平方米,并逐渐衍生出10棵姊妹树,俗称“11姊妹抱成团”。后因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两次遭雷击将其主干削到20余米,但仍奋发向上,一派生机盎然之景象。村民偶染小疾,或略取树叶、树皮煎水能愈。为禁伐,将之列入村规民约予以保护。
  由于银杏具备了诸多特点,故深得世人深爱,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山野草民都对它情有独钟。唐代诗人王维写道: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宋代苏东坡诗云:四壁峰山,满月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乾隆皇帝诗曰: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己幻,开山大定计轮回;当代文豪郭沫若赋诗:亭亭最是公孙树,挺立乾坤亿万年,云来云去随落拓,当头几见月中天。

                                                                            二OO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郭 飚

编辑:王雨松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