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新闻网(通讯员 唐人杰)“古有六尺巷,今有两角墙。”近日,在新田县龙泉街道龙泉社区水晶窝村,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
“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远在安徽桐城的家人,为与邻居争一块空地,千里寄信求助张英。张英不赞成家人为争夺地界而惊动官府的行为,提笔在家书上批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地基向后退让三尺,邻居效仿张家也向后退让三尺,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人称“六尺巷”。六尺巷蕴含着“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深刻内涵,成为后人接受廉让教育、弘扬清风正气的重要载体。
在龙泉社区水晶窝村,城乡品质大提升工作有序推进,全村所有旧房、围墙都进行了彩绘,“移风易俗、怀旧乡愁、孝道文化、红色文化”四大主题分区展示,成为一道道文明风景线。今年69岁的村民陈珠秀是肥源水库移民户,在水晶窝村已经生活了50余年,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她觉得自家围墙角所处的三岔路口道路过窄,于是主动将围墙退让数尺,一个墙角变成了两个墙角,这样既消除了视线盲区,又拓宽了村道,得到了村民的普遍点赞,也为该村的品质大提升增添了一个亮点,产生了“古有六尺巷,今有两角墙”这样一段佳话。
来源:新田新闻网
作者:唐人杰
编辑:李成婧
本文为新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