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新闻网(记者 黄新 谢欣怡 实习记者 谭果果 陈沁萱)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来认识这么一位抗日名将。他叫郑作民,1902年生于新田县新圩镇高山村,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郑作民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9师代理副师长,1938年晋升为师长。1940年在广西昆仑关战役中,率部冲锋陷阵,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郑作民为陆军中将。1986年,国家民政部颁发烈士证,追认郑作民为革命烈士。
郑作民的故居,不仅是一座承载历史记忆的建筑,更是一座缅怀先烈、传承爱国精神的精神坐标。作为烈士事迹的载体,郑作民故居在2012年开始修缮后,前来参观、凭吊的各界人士也是络绎不绝。
给学生讲解的老人叫郑竹生,是郑作民的侄儿。郑作民故居修缮后,他主动承担起故居的日常管理和义务讲解工作。郑竹生老人介绍,郑作民自幼家境贫寒,靠父亲抬轿、挑煤炭、打短工挣钱供读私塾、初小、高小,一直到甲种师范。
1924年,一心想着报效国家的郑作民,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考入了黄埔军校第1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郑作民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9师代理副师长。1938年晋升为师长。1939年郑作民升任第2军副军长兼9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突围战等战役。每次奔赴战场前,郑作民都会提前给家人写好遗书,表达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誓与敌寇战斗到底。
1940年1月,为配合杜聿明的第5军向日军强攻,收复昆仑关,郑作民奉命率部驰援南宁。所部到达广西昆仑关后,立即投入战斗,在其他部队的协助下,收复了昆仑关。1940年2月22日,日军凭借空中优势,攻占宾阳,严重威胁昆仑关。3月3日,郑作民所部奉命撤退。他指挥部队对日军发起佯攻,以掩护部队转移,行至广西上林县时遭到日军战机轮番袭击。郑作民被炸弹击中牺牲,时年38岁。
郑作民牺牲后,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有党、政、军、民参加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题写挽词:“尽忠报国”“为国捐躯”“取义成仁”。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郑作民名列其中。
英烈已逝,浩气长存。在先烈精神的激励下,如今,郑作民的家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行。
来源:新田新闻网
作者:黄新 谢欣怡 谭果果 陈沁萱
编辑:李成婧
本文为新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