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抗美援朝老兵陈启龙:当好军需保管员 守好后勤 “粮草库”

来源:新田新闻网 作者:黄新 谢欣怡 编辑:李成婧 2025-10-27 12:18:55
—分享—

011A9632.JPG

新田新闻网(记者 黄新 谢欣怡)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之际,本台记者采访了新田部分抗美援朝老兵,聆听他们在异国他乡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

眼前这位老人名叫陈启龙,91岁的他眼神清亮,腰板挺直,说话时声音铿锵有力。再次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老人仿佛又回到了在朝鲜的那段峥嵘岁月。

陈启龙出生于1934年,是金盆镇陈维新村人。1953年,19岁的陈启龙响应号召成功入伍。他先在沈阳接受了短暂的军事训练,从队列步伐到武器操作,每一项都拼尽全力。尽管训练条件艰苦,他却从未松懈,凭借出色的射击天赋和刻苦练习,最终拿下步枪、冲锋枪、轻机枪“优等射手”称号。训练结束后,他随部队奔赴朝鲜,朝鲜严寒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成了他征程的第一重考验。

朝鲜很冷,有零下三四十度,河里结的冰很厚,100多吨的坦克下水都压不垮。手套、棉服经常给大风刮烂,手冻得发红长冻疮,眉毛上都是一粒一粒的雪,好冷。”陈启龙回忆道。

陈启龙回忆,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尽管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局势并不稳定,驻地经常受到敌人的侦查和骚扰,这让陈启龙特别恼火。血气方刚的他多次向部队领导提出申请,要上战场与敌人面对面“干一干”,最终却未能如愿。

1956年下半年,陈启龙因表现突出升任班长,承担起了仓库管理的任务。1957年,经过组织考察,陈启龙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就要多担责”成了他此后的人生信条。他管过存放生活用品、药品的军用仓库,也管过堆满武器弹药的军械仓库——前者是战士们的“生命线”,后者是部队作战的“火力保障”。他深知责任重大,哪怕寒冬里手冻得流脓,哪怕夜里要一遍遍查岗、几乎不能合眼,他也从不敢松懈,始终把“守好仓库、不出差错”刻在心里。

1958年,陈启龙随着志愿军撤军回国,先后在山西某兵工厂和国防科研单位任职。1960年,国家号召支援农业生产,农民子弟出身的陈启龙,决定响应号召,回到农村为家乡出力。

回到家乡的陈启龙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带领乡亲开垦近40亩良田,增加粮食产量,用实干兑现了“为家乡做事”的承诺。如今,陈启龙依旧保持着对家国的赤诚,常给晚辈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这位老兵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坚守”二字,诠释了最动人的家国情怀,也为后人点亮了铭记历史、家国担当的明灯。

来源:新田新闻网

作者:黄新 谢欣怡

编辑:李成婧

本文链接:https://www.nyxt.cn/content/646954/61/1538236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