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8日下午,中南海怀仁堂。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举行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扩大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至此,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已进行了44次集体学习。
5年间,有89位专家学者相继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就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历史、国际问题、社会、军事、党建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讲解。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新华社记者走访了部分曾到中南海讲课的学者和从事党建研究的专家,请他们介绍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持之以恒,率先示范,带动全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有关情况和深刻内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
“每讲到翻页处,总能听到齐刷刷的翻页声。以我多年教学的经验,能感知中央政治局各位领导同志听课的专心。”
10月1日,晨雨初歇。在摆放着许多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的办公室里,曾经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讲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对两年多前的这个细节仍然记忆犹新。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标催人奋进,历程充满艰辛。党的十六大以来的5年是不平凡的5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成功战胜非典等灾害,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这5年,尽管治国理政事务繁忙,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坚持不辍。
5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成为中央决策层的一项长期制度,确实在全党加强学习中带了一个头。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每次都由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南海怀仁堂里,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围坐在椭圆形的桌子旁,先是专家学者面对面地就某一重大问题进行讲解,接着是交流讨论,最后是胡锦涛总书记作总结讲话——44次集体学习,每次都是按照这样的议程有序地进行。
据参加讲座的专家介绍,每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各位领导同志都认真聆听讲课,不时记下笔记,就一些问题同专家学者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平均40天左右就集体学习一次,从不间断——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所讲,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长、发展,都同加强学习紧密相联。”中央党校教授周炳成曾经参与中央党校学习型政党研究课题的调研,他说,“党的诞生,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把它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党的成长壮大的过程,就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用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是这样,邓小平同志是这样,江泽民同志也是这样。”国家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陈福今说。
一生酷爱读书的毛泽东同志,始终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等一系列著名论断。面对建设新中国的全新任务,他告诫全党“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1978年12月,党中央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提醒全党同志:“要把学习搞好,认真建立学习制度。”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把学习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在他倡导下,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集中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成为我们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进行的一个新的创造性探索。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形势逼人,不学则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大任务,将全党的学习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上。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2002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央政治局经过讨论认为,为了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除了自学以外,中央政治局还要进行集体学习。这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要加强学习,“要注重学习世界经济知识和分析世界经济形势,不断提高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知识,必须把深入理解国情、切实解决中国的问题作为立足点。”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以党的中央全会决定的方式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并强调“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学风建设的问题,提出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位居其首。
参加过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课的多位专家认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学习,带动全党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学习型政党是在知识经济兴起和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条件下,不断促进学习,以学习力来推动创新力的政党。”周炳成教授说,“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对党的重视学习传统的提升,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的着力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内容紧扣治国理政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增强能力
一个重视学习的党,是充满希望、富有生命力的党,一个善于学习的党,是能够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的党。
学什么,怎么学?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开宗明义对此给予明确回答——领导干部加强学习,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并把这方面的学习同加深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5年来44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认真按照这一要求进行。学习内容着眼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着眼于当今世界知识发展前沿,有重点地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历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其中,多次涉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涉及科学发展观,涉及理论创新,涉及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如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的历史考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研究、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
纵观44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党建专家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每次集体学习都是从执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对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实际工作、探索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人们注意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内容是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4次集体学习多次涉及法律——200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00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是法制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是关于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
“这是一个强烈和清晰的信号,表明了党的十六大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一个生动示范,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黄苇町说。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自身建设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多次安排与自身建设有关的内容,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
近5年是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期。同时,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比较大、国际收支不平衡比较突出、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明显、节能减排压力大等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从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到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从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到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抉择……5年来,中共中央政治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本站
编辑:王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