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是关键,一定要好好分析对比,不光是学校,专业也很重要。”7月30日下午,在新田县最偏远的千马坪瑶族村,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吴桂虎顶着烈日,来到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黄生贵和吴华金两家了解他们子女的高考情况。
1976年出生的吴桂虎,1994年入伍,1999年参加工作,现任新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2019年3月,他主动请缨,来到新田县挂牌整治的脱贫攻坚重点难点村千马坪瑶族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短短一年多时间,千马坪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他本人也获得了镇优秀共产党员、县优秀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工作队获镇优秀驻村工作队。
“我们当过兵的就是善打硬仗,啃硬骨头,我去!”
千马坪瑶族村是新田县最偏远的一个贫困村,村民散居在长达10公里的山沟里,全村393户1603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710人,贫困户几乎占全村人口的半数。
前几年,由于村干部不团结、党员聚不拢、群众信访不断线,党组织软弱涣散,人心不齐,经济不发展,脱贫工作停滞不前,被列为县重点难点村进行挂牌整治。
“我们当过兵的就是善打硬仗,啃硬骨头,我去!”2019年3月,县委决定调整驻村工作队,吴桂虎主动请缨。他说:“只有落后的工作,没有落后的群众,上级交给我们这个重任,是对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高度信任,我原来一直在农村工作,这个担子我来接。”
到任后,吴桂虎把照顾老人和小孩的事全部托付给了妻子,自己一门心思扎进村里,整月不回家是常态。
刚到村里,面对一大堆各类问题,他迎难而上,发扬革命军人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大刀阔斧开展工作,从问题整改入手,实施了系列脱贫攻坚计划,确保了千马坪村扶贫工作健康、有序、快速推进。
“改变落后现状,必须抓关键、树正气!”
千马坪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等靠要”思想比较重,同时宗族之间、部分村民之间矛盾复杂,共同致富的意识不强。“要让贫困群众精神上脱贫,改变落后现状,必须抓关键、树立正气!”吴桂虎这样说。
2019年4月,为了给村民创造家门口打工赚钱的机会,吴桂虎做通了村里能人李友林的工作,在村里创办“扶贫车间”,将山里丰富的竹林资源进行精加工,带领村民就近务工,增加收入。这本身是一件大好事,但工作启动之初,阻力很大,涉及的问题繁多,其中最难做的是村民的思想工作。于是吴桂虎挨家挨户谈心,一遍遍讲政策,一次次反复做工作,共协调解决各类矛盾10余起,并在三个月内全部解决,实现快速投产、见效。
在做工作中,吴桂虎让贫困户充分了解自身受益情况,敞开心扉提意见,摒弃“等靠要”思想,放下包袱“主动干”;同时,梳理好非贫困户的情绪,增强共同致富信心。2019年,该村成功调处18个陈年矛盾和涉贫信访问题。
与此同时,吴桂虎及时调整了村两委及监委班子,探索建立了“党组织决策、村委会执行、村监委会监督”的村级管理模式,支部的整体战斗力大大提升,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疫情防控期间,迅速成立退役军人双拥志愿者服务队,主动承担村里急难险重任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组织开展村民卫生评比活动,评选表彰了一批“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文明家庭”。
如今村里新风劲吹,正气上扬,全村逐渐形成“干部干起来、支部强起来、党员动起来、群众跟起来”的生动局面。
“脱贫的诀窍,就是以大干促大变!”
“脱贫的诀窍,就是以大干促大变!”这是吴桂虎常说的一句话。在吴桂虎看来,解决住房保障、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问题是提升千马坪村脱贫攻坚质量的关键之举。
在住房保障上,该村共实施81户易地搬迁户345人,其中县工业园集中安置点37户168人;村内安置点44户177人。实施危旧房改造问题67户、231人。
吴桂虎说,在产业发展上,要因地制宜,用活山林资源就是千马坪一条最好的致富捷径。经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群众大会商定,该村确定了“一加二种三养”的发展思路。
“万分感谢党、感谢组织给我们派来了一个好干部!”一提起吴桂虎,贫困户张坤发十分感激。张坤发是四级残疾人,为了让他家有稳定的收入,吴桂虎鼓励他创业,并与帮扶人一起为他争取创业资金,在他们的帮助下,张坤发创办了养殖场。如今,养殖场现存栏肉牛8头,加上土鸡等家禽养殖,他们一家年人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
如今,村里新建了竹木加工扶贫车间,年产值1200万元以上,安排30人就业,人均月工资2500元以上,带动每亩竹林增收200元以上;新建瑶寨竹艺厂,生产竹扫把等竹制品;新发展林下养鸡大户7户、年出栏8000羽以上;发展肉牛养殖2户、年出栏50头以上。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吴桂虎精心谋划,争取方方面面支持,实现了全村户户通自来水;房屋立面改造6万平方米;完成河道护砌600米、清淤2300余米;投资75万元完成了千年银杏树旅游景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7万元改造了两座危桥。同时,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治理村庄脏乱差,共拆除危旧房54户、5600平方米,一次清除陈年垃圾60车,建筑垃圾253车;投入60万元对6个自然村实施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退伍不褪色,时刻不忘自己曾是名军人!”
“在群众面前要多一些亲切平和,少一些发号施令,要从与群众接触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吴桂虎说。如今,在村里,群众都愿意找他谈心,他也乐意同群众交往中了解真实情况,帮助解决群众最需要、最紧迫、最关心的问题。
“感谢吴队长帮我们建好了新厕所!”现年78岁李传万老人,家住六十年代的土墙房,一直使用一个简陋的旱厕,十分不便,建一个水冲式的卫生厕所成为两个老人最大的心愿。吴桂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积极协调,帮助他们解决了用地问题,并通过后盾单位筹集资金2000元,为其找到施工人员,在今年6月份已投入了使用。
曾同保、李五秀这两户都是危房改建户、未脱贫户。由于是一层平房、且房子不超过40平方米,雨天漏水,热天高温。吴桂虎入户走得知这一情况后,到县农建投公司争取资金8000元,为两户分别建设了一个塑胶隔热层,解决他们漏水和隔热的问题。
2019年7月3日,新田县大暴雨。吴桂虎心系村里76岁独居老人罗细妹的安危,急忙赶往她家。在长达两公里左右的山道上,不时有山石从山上滚下或是山涧水直冲而下,困难没有阻止吴桂虎的脚步,一到罗细妹家,吴桂虎就抄起锄头帮助她疏通房前屋后的洪水,两个多小时后,险情才得以排除。回程时,由于大树倒在公路上,电话没信号,吴桂虎步行到村里的集中安置点,喊人带砍柴刀清除路障,才得以返回。
“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曾是名军人。”吴桂虎接受采访表示。从部队到地方,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工作,退伍多年的吴桂虎始终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军人本色。(永州日报记者 黄玲玲 通讯员 秦玲莉 新服)
来源:县扶贫办
作者:秦玲莉 新服
编辑:邓提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