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新闻网(记者 黄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新田县不断强化耕地保护意识,严守耕地红线,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切实守住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连日来,在龙泉街道东溪社区凤凰网格村,农机手趁着晴好天气,驾驶着自动化插秧机,在新翻耕过来的田里,来回穿梭栽插晚稻。前段时间,该村通过耕地功能恢复治理后,近70多亩“非农化”“非粮化”,在立秋前后,已经陆续插上了优质水稻。
龙泉街道东溪社区凤凰网格村支书刘宗仁说,“分散的稻田全部集中流转过来,转包(给)农田大户,给来种植水稻和烟叶,也增加集体的收入,也增加群众的收入。”
凤凰网格村农田土地基本集中在岱下洞这一区域。岱下洞是龙泉街道粮食主产区之一,该区域的农田土地涉及兴泉村,凤凰、团圆等网格村。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或在城里定居从事非农工作,部分农田种植了苗木等非农作物。为保障粮食安全,坚守耕地红线,实现藏粮于地,提升粮食产能,龙泉街道联合国土、农业农村等部门,通过前期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对该区域耕地有序开展整地、清表等耕地治理修复作业,目前已恢复耕地面积200多亩。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发展恢复的耕地,逐步完善发现的问题,保障种粮大户的相关利益。”龙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何潇说道。
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田长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并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督察执法,形成高压态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目前,全县现有耕地达30.2万亩,今年各乡镇(街道)已恢复耕地近3千亩,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来源:新田新闻网
作者:黄新
编辑:李梅芳
本文为新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