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 | 永者,勇者! ——追忆永州党史杰出人物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来源:新田新闻网 作者:唐宁 编辑:李梅芳 2023-09-25 15:41:15
—分享—

芳草满园地,奋进正当时。

金秋之月来临,一转眼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快一年。时间从未改变前进者的脚步,历史从未忘记为奋进者记录。

湖南省永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片红色热土。一百多年来,潇湘大地涌现出众多党史杰出人物。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我们翻阅永州“红色篇章”,追忆永州“红色人物”,感受永州“红色脉搏”,从百年党史永州篇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勇毅前行。

李 达: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达出生在永州市零陵区一个农民家庭,从小探索救国救民道路。1918年6月,李达赴日本学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后,他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1920年暑假,李达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主编第一份党刊——《共产党》月刊。1921年2月,李达担负起推动在全国建党和筹备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使命。李达毕生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而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广大党员干部要像李达一样,读原著学原文,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强本领,增才干,勇担当。

陶铸: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出生在永州市原祁阳县一个乡村家庭,从小就培养了勤俭为民的思想理念。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轻车简从访民情,深入基层解民困。1954年10月,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的陶铸去基层搞调查研究,当地干部都不知道。为了不打扰别人,他们就在平地小学图书室走廊上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回到广州,在中山八路买了几个包子。陶铸同志说:“要时时刻刻地想着我能够为群众做些什么?我为群众做了些什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得到了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出身平民成长为党和国家的国家领导干部,陶铸始终坚持为民谋利,“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真正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胸怀和担当。

蒋先云: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

蒋先云出生在永州市新田县原大坪塘乡一个没落书香之家。1922年蒋先云与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秘书,为“黄埔三杰”之一。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向蒋先云封官许愿,诱劝他脱离中国共产党。蒋先云公开表示“我蒋先云,共产党员,此生永做共产党员!官可以不做,革命不可不革!脱离共产党,就是背叛革命!头可断,共产党籍不可牺牲!”1927年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并发起讨蒋行动,同年请缨作战,参加第二期北伐战争,以年轻的血肉之躯战死疆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永远跟党走,永远听党话,是每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信条。“天下至德,莫过于忠”。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党员干部要学习蒋先云对党忠贞不渝的情感,争当“两个确立”的忠诚捍卫者和“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在“两个大局”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

陈为人:将斗争进行到底

陈为人出生在永州市原江华县一个贫困农村家庭,1920年末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回国后受李大钊委派到东北开辟党的工作。1928年冬,陈为人不幸被捕,虽经严刑但始终未暴露身份。1931年春,陈为人再次被捕,在狱中,陈为人继续与敌人进行斗争,想方设法保护了没有暴露身份的关向应等同志,后经党组织营救被释出狱。1932年下半年,陈为人负责中央文库的管理工作。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形势下,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极端困难条件下,陈为人和妻子通过顽强的斗争,用生命保卫了中央文库的安全。1937年春,陈为人由于工作过度劳累,加之两次入狱受重刑使得身体遭到严重摧残,医治无效在上海病逝。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为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斗争是血与火的洗礼,是铁与钢的淬炼。陈为人在险象环生的环境、岌岌可危的处境中,与敌人斗智斗勇,夹缝求生,两次入狱受到严刑拷打,毅然决然承担起党交给的重大任务,成就了辉煌的一生。党员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锻造成为“烈火真金”,堪当大任。

永者,勇者!从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的笃信,到陶铸一生为民的赤子情怀,到蒋先云永远跟党走的决然,再到陈为人将斗争进行到底的坚毅,这些英勇的永州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优良传统,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是我们前行中应当汲取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新田新闻网

作者:唐宁

编辑:李梅芳

本文链接:https://www.nyxt.cn/content/646743/69/130877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