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点亮那盏心灯 ——永州市先进工作者刘洋小传

来源:新田新闻网 作者:钟伟锋 编辑:罗玉倩 2025-05-08 09:03:13
—分享—

我只想做一根火柴,为新田教育,添一丝光亮;为渴求知识的孩子,点一盏心灯。

——题记

春光明媚,暖风阵阵。清晨,和煦的阳光,照在校园的教学楼和草坪上。思源实验学校教师刘洋,与往日一样,准时来到学校。只见她满脸笑容,步履轻盈,得体、大方的套装穿在身上,衬得人愈加精神。

她的手机里,正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世界赠予我的》:有人放烟花,有人追晚风,借一缕时光,捧一片星空。停一停,等一等,别匆匆……

来到办公室,刘洋将手机音量关小,在工作群中浏览当天的工作安排。今天,她的课被排在上午第二节。她准备利用这段时间,将收上来的作业,仔细、认真地批改一下。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她从不曾、也不敢懈怠,总是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天的教学工作,迎接每一个不一样的清晨与黄昏。

借一丝懵懂 惊一片翻涌

时间回溯到2000年。这年下期,还未满18岁的刘洋,从零陵师范毕业。怀揣着献身农村教育的梦想,她主动申请到离家70多里、地处偏僻的陶岭中心校任教。

读小学、念初中、进师范。从小到大,刘洋的经历非常简单:从一个校门走出,又进入另一个校门。虽然老家在潭田,离县城不远,也是农村,但对潭田以外的农村,她依然感到陌生。

母亲最懂女儿的心思。去报到的前一天,母亲一边帮刘洋整理行李,一边流露出担心。最后决定:陪刘洋一起去报到。

第二天一大早,刘洋和母亲先从潭田,赶往南门桥停车场。随后挤上开往陶岭的客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才到达陶岭中心校。

陶岭中心校建在一处山坡上。走进大门,望着那简陋的教学楼、凸凹不平的运动场,刘洋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这与自己想象中的校园,相差太大了。推开宿舍门,刘洋感到更加失落。狭窄、破旧、只有几平方的宿舍,摆下一张床、一个小书桌,几乎就转不开身。宿舍没有自来水,日常用水怎么解决?听其他老师讲,学校后山有一眼山泉,需接上一根管子,才能把山上的泉水引下来。另外,学校没食堂,平日开伙,只有逢赶圩的日子,买回菜来自己做。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想到此,刘洋鼻子一酸,眼眶中的泪水,再也止不住,顺着脸颊,“一滴、一滴”,滚落下来。

母亲心疼女儿,执意留下来陪她。晚上,母女俩挤在狭窄、吱嘎作响的木床上。母亲搂着刘洋的肩膀,细心开导她:学校的条件,确实比不得家里。你到了这里,就不能怕吃苦。更不要想东想西,只管把工作干好。

母亲的话,她默默记在心里。哭完鼻子,抹干眼泪,刘洋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任教前,她读的是师范,人们都说师范生是“万金油”,刘洋只是淡淡一笑,她要用行动去证明:我是好样的!

中心校缺美术老师,她主动提出教美术课。过去,学生认为美术课没啥意思。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刘洋将师范学习的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她耐心启发学生:要画好一幅画,先要有个简单的构思。先画什么,后画什么,要心里有底。你画的景物,是湛蓝的天空,还是起伏的山峰?是绽放的花朵,还是流淌的河流?是可爱的小鸟,还是顽皮的昆虫?它们都有哪些特点,怎样抓住其特征?等考虑好了,再动笔,就一定可以画好。

生活中本来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使美术教学更直观、更有趣味,刘洋不仅自己动手,做美术教具,还鼓励学生参与制作,既动脑,又动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美术爱好,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教师队伍里流行一句话: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刘洋懂得,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除了书本知识和教学实践外,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与同行多交流、多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她积极参加各种形式、各个级别的“赛课”活动,不管是茂家片区、县教育局组织的,还是市一级的课程竞赛,都能看见她的身影。课程竞赛锻炼了她的才干,开阔了她的视野。她抱着虚心的态度,向同行取经,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加课程竞赛获得的一本本证书,印证了她的实力和水平。学校领导和同事,对这位还显稚嫩,但有激情、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教师,投来惊奇的目光。连过去不太理解她的人,也改变了看法,对她刮目相看。

赠我一个名 又渐渐长大的年龄

在陶岭中心校工作时,刘洋收获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桶金”,获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离开学校那天,她教过的孩子们,闪烁的目光里,写满了不舍。他们聚拢在她的宿舍门口,手里拿着自己制作的卡片,上面写着祝福她的话。看着这些淳朴、懂事的孩子,刘洋又一次落下了眼泪。泪水中含着欣慰、幸福与满足。她感谢孩子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对她近三年的工作给予的肯定。

离开陶岭后,刘洋又先后在枧头学校、龙泉四小、龙泉三小、思源实验学校任教。分别教过语文、数学、科学,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学校的中层干部。虽然学校各异、身份有别,任课不同,但她投入工作的激情,丝毫没有减退。

在成长的道路上,她追逐梦想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依然坚定而从容。

在龙泉四小,作为年轻教师,刘洋主动挑起了语文教学的重担。尽管工作量大,任务重,每天上完课,都是喉咙干涩、腰酸背胀。回到宿舍后,两腿就像灌了铅,抬都不想抬。但静下心来一想,她又感到释然: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现在又调到县城教书,比起当初在乡下,条件好多了。为了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我没理由不把工作做好。

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是刘洋给自己定下的一个目标。她十分注重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经常利用班会,向学生开展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努力成才等方面的教育。她把班上的每名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用女性细腻、温柔的情感,耐心地与他们平等沟通。她喜欢心平气和,而不板着面孔,与学生谈理想,聊人生,引导他们走正路,早成才。

对班上性格内向、家中缺少温暖的孩子,她更是关爱有加。2008年下期,刘洋班上有个叫李阳的孩子。他患有残疾,加上父母离异,父亲整日情绪低落,经常去外面打牌,几乎不过问李阳的学习。父亲很少花钱,为他买学习用品。李阳就动了歪脑筋,经常偷偷地拿走其他同学的橡皮、圆珠笔等。经过仔细观察和长时间地了解,刘洋摸清了他的思想动态。她在课下找到李阳,与他促膝谈心,讲清偷拿他人物品的危害,劝他改掉这个毛病。刘洋是个有心人。当发现李阳的学习本或笔,快用完了,她便及时为他购买,免得耽误了他的学习。李阳终于被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化了,不但改掉了坏毛病,成绩也有了进步。

年级组长在学校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协调和管理一个特定年级的教师团队,确保教学和日常工作顺利进行。在担任年级组长期间,刘洋认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时时关注每位教师的教学进度,客观评估他们的教学质量。她所在的年级组,每星期都开展一次研讨会,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焦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予以解决。大家往往围绕一个主题,敞开心扉,各抒己见。有时会为了一个问题,唇枪舌剑,热烈讨论,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洋经常邀请年纪大、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搞好“传帮带”,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年轻教师分享。同时,她鼓励年轻教师,虚心向老教师求教。叮嘱年轻教师:要敢于担责,勇于挑重担。她还指导他们,通过上公开课、参加业务培训等,提升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在刘洋的帮助下,刘莹、伍珊等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逐渐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世界赠与我拥有 也赠与我回敬

多年的从教经历,常引发刘洋的一些思考:教书是一份比较清苦的职业。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自己无怨无悔、义无反顾,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这三尺讲台上。

对教书与教学,她身有所感,心有所悟。她把这些感悟,浓缩成十一个字,“四句话”,即:事业心、责任心、恒心、进取心。她认为:只要时时记住这四句话,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坦然面对,进退有度,游刃有余。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教书这份职业,刘洋主动放弃职务晋升的机会,坚持在一线教学,转任六年级科学老师。

刚开始教授科学课程,刘洋有些不适应。她不懂就问,随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反复钻研教材。在教学中,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感知能力,进而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掌握课本知识。

为使自己教授的科学课,更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刘洋根据课本内容,指导学生设计了一项科学小实验。她先让同学们自己订出《实验方案》,再按照方案设计,将几枚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盐水、糖水、油、醋和水中浸泡。然后,观察铁钉在不同液体中的变化。经过几天的时间,学生们发现:浸泡在糖水、油和水中的铁钉,没什么变化。而盐水里浸泡的铁钉,颜色却越来越黑了。

刘洋向同学们解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说明盐水有腐蚀性,它加快了铁钉氧化的速度。你们看,浸泡在醋里的铁钉,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不是原来铁钉上的锈,不见了?说明醋与铁钉接触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使铁钉恢复了原来的光泽。铁钉放在醋里,就像我们洗过澡后,变得清爽干净了。这项实验,我们就叫它:《给小小铁钉洗个澡》。

教学工作的紧张、忙碌,让刘洋很少顾及自己的身体。2006年下期,刘洋患上了急性肾炎。医生嘱咐:必须住院治疗半个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打针、输液、吃药,她在病床上只躺了三天,就要求出院。三天后,当她抱着病弱的身体,出现在办公室,同事们既惊讶,又心疼:你的病还没好,就急着来上班。你的课,我们可以帮你上啊。刘洋微微一笑:我放不下班里的孩子们呐。

在家里,刘洋的身份,是妻子、母亲、女儿、媳妇。一旦工作忙起来,她很难抽出时间,关心和照顾家人。想到此,她心中常感歉疚。

2013年,刘洋的父亲,被检查诊断为鼻咽癌晚期。听到这个消息,刘洋如遭晴天霹雳。在她眼中,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好,她无法接受,父亲突患绝症的事实。当时,她正好担任龙泉三小的总务主任,开学前的工作,千头万绪,如:疏通学校厕所管道,更换教室里的灯管、电风扇、课桌椅,从新华书店仓库,运回全校所需的教科书,并分发到各年级组等一大堆事,都需她亲自过问和处理。

父亲的病不能耽搁,急需治疗。治疗期间,不能离人,而刘洋和哥哥两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怎么办?最后,兄妹俩商量:让哥哥请假,白天陪伴父亲;晚上,刘洋忙完学校里的工作,再来替换哥哥,来医院照看父亲。就这样,兄妹俩一直坚持了三个月,直到父亲治疗结束。

刘洋现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18岁,正读高三,即将面临高考。女儿今年只有6岁,在上幼儿园。儿子从小就听话,没怎么让她操心,可刘洋总觉得:由于工作原因,她对儿子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完全尽到责任。儿子初中就读于冷水滩,因为住校,很少回家,母子间的交流与沟通,相对来说比较少。儿子很争气,高中考上了永州四中。尽管学习成绩不算拔尖,但刘洋对他仍有一定的期望值。高中阶段学习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平常,刘洋总在忙,只有在月底儿子放假,她才急忙丢下工作,赶到冷水滩,给儿子做几样好菜,或陪他聊聊天,帮他释放一些学习压力。

忘我工作,倾情投入,换来的是一本本红色的获奖证书,一个个闪光的荣誉称号。从走上教师这一岗位,25年来,刘洋先后获得省、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七次,二等奖一次,省、市级荣誉称号两次,被新田县人民政府嘉奖一次,三次获得市、县级优秀指导教师奖,还获得过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大赛“园丁奖”,被评为永州市“优秀科技教师”。她撰写的论文有两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一篇被评为湖南省语言文字应用论文三等奖。

在已获得的奖项和荣誉称号中,刘洋最看重的有两个:一个是湖南省2010年度“芙蓉百岗明星”,另一个是2020年永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先进工作者”。她还清晰地记得,在永州市委礼堂,她从市委书记严华手中,接过市“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的情景。至今,她还珍藏着那次表彰大会的合影。

刘洋走过25年从教之路,那条路上,曾布满了曲折与坎坷,也洒下了心血与汗水,更收获了鲜花与掌声。

对这些,刘洋表现得极为低调与谦逊。她说:其实,我只是做了一名老师,在本职岗位上应该做的工作。组织上却给了我那么多的荣誉,我心中常怀感恩,深感惭愧。对当初自己的选择,我从不后悔。如果让我重新选择自己的职业,我还会毫不犹豫,做一名教师。

听,她的耳边,再次响起王菲的那首歌:有人要回望,有人要憧憬;借一朵白云,拍一张合影。想一想,问自己,莫打听……

来源:新田新闻网

作者:钟伟锋

编辑:罗玉倩

本文链接:https://www.nyxt.cn/content/646949/90/149381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