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8月11日讯(记者 董雷 通讯员 刘玉君)因未及时治疗,颅内肿瘤逐渐增大,最后竟从耳朵里长出!近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多科专家联手,为这名患者成功切除了已经“11岁”的肿瘤。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身体如长有肿块,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养瘤11年,瘤体长出左耳道
45岁的患者王先生来自常德,11年前就曾因咽部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左侧咽旁间隙肿块,但因经济困难一直未能进一步诊治。近年来,家人发现患者左耳听力越来越差,最后完全丧失了听力,且患者左半边脸面部麻木,吞咽功能也存在障碍。
1个月前,家人发现患者左外耳道有肿块长出,且肿块生长较快,后逐渐堵塞整个耳道,并伴有触压痛和夜间持续性钝痛。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家人这才将王先生送到湘雅医院求治。
经过头部CT、MRI检查,医生发现患者颅底有一巨大不规则型占位性病变,诊断为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当时患者已有神经功能障碍,如不采取手术治疗病变将继续发展加重致进一步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8月8日,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科联手,在全身麻醉下为患者实施肿瘤切除手术。目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恢复情况良好。
身体发现肿块应尽早医治
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刘景平教授介绍,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是指肿瘤在颅底部通过自然的解剖间隙或由于肿瘤侵袭而沟通并分布于颅内和颅外的一类肿瘤,发病率较低,同时向颅内和颅外生长,颅外可以分布于眼眶、鼻窦、上颌、颞下窝、咽旁间隙及颈部等部位。
该类肿瘤通常位置深、累及范围广泛,因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手术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难度大,常常需要联合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颌面及头颈外科等科室共同进行手术。因此曾经被视为难治之症,乃至不治之症,死亡率很高。
近20多年来,由于显微解剖学、现代影像学、麻醉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等学科的进步及发展,这类肿瘤已逐步得到良好的外科手术治疗。而该患者“养瘤”多年,致使瘤体长出外耳道,其从医近30年来还是第一次碰到。
刘景平教授提醒大家,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非手术治疗无效,手术治疗效果最佳,不宜采用其他治疗手段。同时,不要因为瘤体是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物而不予重视,而应及早手术治疗。
来源:红网
作者:董雷 刘玉君
编辑:王雨松
本文为新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