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广电总局将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
据腾讯娱乐消息 近日,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简称:意见)的通知,让悬在卫视头顶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尽管半年的时间中,各家卫视早已为接受“限娱令”打了预防针,大众也对“限娱令”这三个字丝毫不陌生。但一旦真正面对时,大家似乎心里仍然不免有点莫名恐慌,瞬间网络上关于“限娱”的话题硝烟四起,很多观众也在微博上提出许多疑问。
为此,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针对《意见》从何而来?为什么要对某类节目进行控制?是否真的限娱?如何定位过度娱乐化等问题进行深度解读。
真的限制娱乐?
鼓励办好积极健康娱乐节目
《意见》对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被很多观众甚至业内人士定位“限娱”,对此广电总局发言人表示,将《意见》称为“限娱令”是不准确的,广电总局一直是鼓励办好积极健康娱乐节目的。简单用“限娱”的说法,容易引起人们误解。
《意见》主要是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部分上星频道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格调低俗、形态雷同等倾向而制定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包括明确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定位、增强新闻类节目播出量、改善节目类型结构、建立科学综合评价体系、实施节目播出备案管理制度、强化播出和管理部门职责、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多个方面。
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也透露,在文件起草之前,我们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对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进行了深入调研,具体分析了当前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播出情况,尤其是对新闻类节目、娱乐性较强的节目播出内容、时段、时长进行了统计分析。在起草过程中,几次召开座谈会征求地方广电局和电视台的意见。同时,还通过专题调研、个别交流、收集网上反映等方式,听取了群众代表、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如何界定过度娱乐化?
从功能、元素、效果等界定
何为过度娱乐化?娱乐和低俗、媚俗是否等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何娱乐才算正当?才能够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广电总局表示,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问题并不是简单指节目类型,而是节目创作倾向问题。因此不能把防止过度娱乐化简单地理解为要限制娱乐节目。
从功能原则上看即使是娱乐节目,也应坚持寓教育、认知、审美于娱乐之中,达到教育引导、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凡是追求娱乐至上,忽视思想内涵,排斥审美追求,拒绝承载社会责任、主流价值的,应当属于过度娱乐化。从节目元素上看有些电视节目从主题定位、类型划分上虽然不是娱乐节目,但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过多添加了娱乐元素,结果喧宾夺主、娱乐泛滥,冲淡了原有主题,淹没了节目的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也属过度娱乐。
另外,看一个节目是不是过度娱乐化,要看其最终传播效果,是主题积极、格调健康,能够振奋精神、愉悦身心,还是以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为主要目的,追求浅层次情感宣泄和快感满足。目前我国共有上星综合频道34个,此外还有一些少儿、动画、外宣、少数民族语言等上星频道。
为什么对某些节目类型控制?
为避免雷同过多过滥节目
据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统计分析,目前全国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晚上黄金时间段(19:30—22:00)内播出的娱乐性较强的节目每周总计有126档,主要包括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等。平均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周播出这些类型的节目3.7档,平均每天晚上黄金时间全国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共有17档这些类节目同时播出。其中,每周7档以上的频道有9家,占上星频道总数的26%;每周3-6档的频道有8家,占上星频道总数的24%;每周2档以下的频道有17家,占上星频道总数的50%。不少观众对此很有意见。
从上面的数据中看出,每晚黄金时间,有一半频道都在播出PK选秀、游戏狂欢、家庭冲突等娱乐性较强的节目。广电总局认为,这必然让观众满眼看到的都是娱乐。更重要的是很多节目形式雷同这就造成电视资源浪费,不利于节目创新,甚至一些节目为了在同种节目中争得关注,不惜降低节目格调,传播绯闻轶事,甚至编造故事,造成不良影响。
是否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举措?
收视率数据调查和内部综合评价体系
广电总局发言人认为,节目评价体系主要涉及收视率数据调查体系和播出机构内部综合评价体系两个方面。一段时期以来,广大群众和广播电视业界对收视率调查数据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导向性提出不少意见,甚至提出质疑。
并且,广电总局正在进行深入调查、试点,将通过制定收视率调查服务标准、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探索建立新的调查统计体系等手段,来规范收视率调查工作。我们一贯反对唯收视率论。《意见》明确提出“三不”,即“不得搞节目收视率排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搞末位淘汰制,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
另外,创新是广播电视不断发展的动力,我们坚决支持、鼓励和保护节目创新创优。跟风抄袭是对节目创新的极大伤害。这次加强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的管理,强调节目类型多样化,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节目进行总量控制,防止节目类型过度同质化,就是鼓励创新、保护原创、维护品牌、避免跟风的重要举措。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王雨松
本文为新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